注册 | 登录
首页 > 知识汇总 > 正文

古代一尺等于多少厘米(古代一尺等于多少厘米相关了解点第9点)

知识汇总 解答君 2022-11-24 13:11 0 62

古代一尺等于多少厘米相关了解点第9点

古代一尺多长,一起来了解一下。

在古代,不同时期,一尺长短也不同。

古代一尺等于多少厘米(古代一尺等于多少厘米相关了解点第9点)

若在商代,一尺则为16.95厘米,按这一尺度,人高约一丈左右,故有丈夫之称。

周代:一尺为23.1厘米。

秦时:一尺约23.1厘米。

若在汉时,一尺则大约21.35至23.75厘米。

明清时,木工一尺为31.1厘米。

此外,中国古代度量长度的尺,最早见于商代,传世商尺约为16至17厘米。

古时1尺等于多少厘米?

古代的一尺仅仅相当于现在的市制单位的一尺的百分之七十左右。目前,市制单位的一尺相当于公制单位的33厘米,由此折算,古代的一尺约等于20厘米。所以,在古代,身高七尺并不是很高的。由此也可以知道,我们现代人普遍高于古代人。这就是我们在传奇故事里经常听到身高一丈的人,实际也就是相当于姚明的高度。

一尺是多厚?

尺是从古时候就开始使用的一种“长度单位”。尺,十寸也;寸,十分也。尺不仅是一种长度单位,同时也是一种测量长度的工具,如“竹尺”“钢尺”等。

一尺等于十寸,一寸等于十分。也就是说,一尺等于一百分。再就是,一尺等于0.3333333米。转换之下,就是一尺等于33.3333333厘米。四舍五入的话,一尺等于33厘米。

尺是从春秋时期开始就已经有记载的长度单位,但实际上古代的尺要短于今天的尺。如今的一尺等于33.3333333厘米,而在商代的时候,一尺约等于16.95厘米。

一米六在古代是多少?

古代的标准长度单位是“尺”,但是历朝历代的“尺”的长短是不一致的,基本上年代越早,“尺”越短。

例如:秦代一尺约0.23米,明清一尺约0.31米-0.33米,比秦代竟然多了大约50%!

古人常说“七尺男儿”,基本上是在汉代形成的这个说法。

汉代的度量衡基本与秦代完全一致。其中,长度单位“尺”约为0.23米。0.23*7=1.61米。由此可见,古汉人的身高在1.6米上下的较多。

远古时代"布指知寸,布手知尺"商代,一尺合今16.95cm,按这一尺度,人高约一丈左右,故有"丈夫"之称;周代,一尺合今19.91cm ;秦时,一尺约23.1cm ;汉时,一尺大约21.35--23.75cm ;三国,一尺合今24.2cm ;南朝,一尺约25.8cm ;北魏,一尺合今30.9cm ;隋代,一尺合今29.6cm ;唐代,一尺合今30.7cm ;宋元时,一尺合今31.68cm ;明清时,木工一尺合今31.1cm。所以你说的1.6米的人,也差不多快赶上七尺男儿了吧……呵呵。

秦朝前(战国时期)一尺=几寸,一寸=多少厘米,急急急,速速回答我?

1、秦国的一尺约为23.1cm ,1寸约为2.31cm,1尺=10寸。

2、其他时期1尺换算

汉时,一尺大约21.35—23.75cm。

隋代,一尺合今29.6cm。

唐代,一尺合今30.7cm。

宋元时,一尺合今31.68cm。

明清时,木工一尺合今31.1cm。

3、现在的1尺=33.33厘米。

扩展资料:

中国古代度量衡与数学、物理、天文、律学、建筑、冶炼等科学技术的发展起着相互促进的作用。商鞅为统一秦国度量衡而于公元前344年制造的标准量器铜方升上刻有:“十六寸五分寸壹为升”,用度量审其容。

升遗存至今。战国时期的一件标准量器栗氏量包括升、豆、鬴三个容量单位。《考工记》详细记载了制作这件量器时冶炼青铜和铸造的技术条件及所包括的各个量的尺寸、容量和重量。

长度单位的规定 秦汉时尺长约合今23厘米。南朝太史令钱乐之依照当朝尺长(合今24.5厘米)更铸张衡浑天仪。隋文帝统一全国后,下令统一度量衡,用北朝大尺(长30厘米)作为官民日常用尺,用南朝小尺测日影以冬至和夏至。

唐代僧一行测量子午线,宋代司天监的圭表尺、元代郭守敬造观星台所标的量天尺都采用隋唐小制。1975年,天文史家从明代制造的铜圭残件上发现当时量天尺的刻度,考定尺长24.525厘米, 与钱乐之浑天仪尺度相符。

在 1300多年间,量天尺尺值恒定不变,保证了天文测量的连续性和稳定性。日常用尺,则历朝趋向变大。

重量单位的规定 春秋中晚期,楚国制造有小型衡器——木衡、铜环权,用来称黄金货币 。完整的一套环权共十枚,分别为一铢、二铢、三铢、六铢、十二铢、一两、二两、四两、八两、一斤。一铢重0.69克,一两重15.5克,一斤251.3克,十枚相加约500克,为楚制二斤。

中国历史博物馆藏有一支战国时铜衡杆,正中有拱肩提纽和穿线孔,一面显出贯通上下的十等分刻线,全长为战国的一尺。

形式既不同于天平衡杆,也不同于秤杆。可能是介于天平和杆秤之间的衡器。战国不仅广泛使用衡器,对杠杆原理也有透彻的认识。《墨经·经下》即有精辟论述。秦汉以后杆秤流行。

中国古代尺?

尺是中国传统测量长度单位的工具。历朝历代对长度的制度不一,每个朝代都有自己的尺制。

中国古代长度换算:

1尺 = 10寸, 1寸 = 10分

1尺 = 15.8厘米, 1寸 = 1.58厘米

战国

1丈 = 10尺, 1尺 = 10寸, 1寸 = 10分

1丈 = 231厘米, 1尺 = 23.1厘米, 1寸 =2.31厘米, 1分 = 0.231厘米

1引 = 10丈, 1丈 = 10尺, 1尺 = 10寸, 1寸 = 10分

1引 = 2310厘米, 1丈 = 231厘米, 1尺 = 23.1厘米, 1寸 = 2.31厘米, 1分 = 0.231厘米

1引 = 10丈, 1丈 = 10尺, 1尺 = 10寸, 1寸 = 10分

1引 = 2310, 1丈 = 231, 1尺 = 23.1, 1寸 = 2.31, 1分 = 0.231

三国

1丈 = 10尺, 1尺 = 10寸, 1寸 = 10分

1丈 = 242厘米, 1尺 = 24.2厘米, 1寸 = 2.42厘米, 1分 = 0.242厘米

西晋

1丈 = 10尺, 1尺 = 10寸, 1寸 = 10分

1丈 = 242厘米, 1尺 = 24.2厘米, 1寸 = 2.42厘米, 1分 = 0.242厘米

东晋及十六国

1丈 = 10尺, 1尺 = 10寸, 1寸 = 10分

1丈 = 245厘米, 1尺 = 24.5厘米, 1寸 = 2.45厘米, 1分 = 0.245厘米

南朝与北朝

1丈 = 10尺, 1尺 = 10寸, 1寸 = 10分

南朝:

1丈 = 245厘米, 1尺 = 24.5厘米, 1寸 = 2.45厘米, 1分 = 0.245厘米

北朝:

1丈 = 296厘米, 1尺 = 29.6厘米, 1寸 = 2.96厘米, 1分 = 0.296厘米

1丈 = 10尺, 1尺 = 10寸, 1寸 = 10分

1丈 = 296厘米, 1尺 = 29.6厘米, 1寸 = 2.96厘米, 1分 = 0.296厘米

1丈 = 10尺, 1尺 = 10寸, 1寸 = 10分

小尺: 1丈 = 300厘米, 1尺 = 30厘米, 1寸 = 3厘米, 1分 = 0.3厘米

大尺: 1丈 = 360厘米, 1尺 = 36厘米, 1寸 = 3.6厘米, 1分 = 0.36厘米

宋元

1丈 = 10尺, 1尺 = 10寸, 1寸 = 10分

1丈 = 312厘米, 1尺 = 31.2厘米, 1寸 = 3.12厘米, 1分 = 0.312厘米

1丈 = 10尺, 1尺 = 10寸, 1寸 = 10分

裁衣尺: 1尺 = 34厘米, 1寸 = 3.4厘米

量地尺: 1尺 = 32.7厘米, 1寸 = 3.27厘米

营造尺: 1尺 = 32厘米, 1寸 = 3.2厘米

1丈 = 10尺, 1尺 = 10寸, 1寸 = 10分

裁衣尺: 1丈 = 355厘米, 1尺 = 35.5厘米, 1寸 = 3.55厘米

量地尺: 1丈 = 345厘米, 1尺 = 34.5厘米, 1寸 = 3.45厘米

营造尺: 1丈 = 320厘米, 1尺 = 32厘米, 1寸 = 3.2厘米


暂时还没有回答,开始 写第一个答案吧
本月热门
最新答案
最近发表
标签列表